国产啊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成人影院久久久动漫传媒,五月天婷婷丁香一区二区三区福利,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

中國化纖科技大會(青島大學 2020)暨第26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青島召開
2020-09-10 返回列表


微信圖片_20200911133549.jpg

9月8日,在特殊時期首次合并的中國化纖界的兩大年度盛事——中國化纖科技大會(青島大學 2020)暨第26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拉開帷幕。本次會議的主題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構建全球化纖產業命運共同體”。大會匯聚了國內外相關行業專家、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業等相關單位代表,探討如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紡織化纖行業高質量發展,共同構建全球化纖產業命運共同體,更好地滿足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微信圖片_20200911133634.jpg

會議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青島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青島大學、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主辦,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各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各相關專業委員會/分會、青島大學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歐瑞康集團協辦。

微信圖片_20200911133703.jpg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原會長王天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王玉忠,中國科學院院士朱美芳,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汪民,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龔進禮,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辦公室主任段紅,青島市即墨區副區長李黎,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黨委常委副校長于永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陳新偉等領導嘉賓,來自紡織化纖領域的專家、學者、科研骨干、企業代表以及關注紡織化纖及相關領域的業界同仁參加會議。大會開幕式由端小平主持。

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辦。主論壇深入探討了全球紡織化纖產業科技和市場發展趨勢;高端訪談圍繞后疫情時期行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戰略布局等熱點話題展開互動討論。截止會議第一天結束,累計超過2萬人次在線上觀看本次會議。

微信圖片_20200911133748.jpg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為大會開幕致辭。他首先指出,今天在人民大會堂,國家正在隆重表彰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英模人物,在這些人物中也有一批紡織服裝界的企業家,他們為中國抑制疫情、為世界抗疫做出重大貢獻。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和“十三五”發展規劃收官之年。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化纖生產大國,并逐步向化纖強國邁進。2019年我國化纖產量為5827萬噸,占全球比重71.7%,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化纖出口506.2萬噸,占產量的比重為8.7%。行業運行質量不斷改善,盈利能力提高,2019年規模以上化纖企業完成營業收入8571.2億元,成為紡織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滌綸、錦綸、再生纖維素纖維和循環再利用化學纖維等常規大宗化纖品種規模持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工藝技術水平持續提高,下游應用領域逐漸擴大。這為我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注入了新動力,對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出了重大貢獻。
高勇指出,新冠疫情對經濟帶來沖擊的同時,也迫使并加快了我們工作思維和業務模式創新求變,化纖協會創新舉辦了今年的中國纖維流行趨勢云發布,轉至線上的云發布會不僅帶來了更多樣化的直播場景和更高的產品和品牌曝光度,同時還培養了工作人員互聯網思維,以適應后疫情時代發展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的新時代,建設紡織強國、制造強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對紡織化纖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次會議的召開,對紡織化纖行業科學研判發展機遇,充分分析困難挑戰,謀劃“十四五”期間行業發展總體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微信圖片_20200911133828.jpg

青島市即墨區副區長李黎在致辭中說,即墨與化纖產業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紡織服裝產業是即墨傳統產業和基礎產業,早在2002年就被評為“中國針織名城”。近年來即墨區委區政府聚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導企業利用“互聯網+”“科技+”走向價值鏈高端,即發集團研發的超臨界CO2無水染色項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青島大學科研團隊榮獲省技術發明一等獎的“海藻纖維”項目,也率先在即墨區紅妮集團實現了產業化。
當前,在疫情疊加的多重因素相互影響過程中,全球化纖產業正面臨著進一步轉型與升級的挑戰,此次會議在青島即墨召開,希望通過這次機會能全面展示青島紡織化纖產業成果,推動青島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微信圖片_20200911133844.jpg

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表示,青島大學與青島城市相伴而生,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綜合大學,山東省與青島市共建高校,1993年由原青島大學、山東紡織工學院、青島醫學院、青島師專合并組建,辦學起源于1909年創辦的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青島大學2019-2020連續兩年位列 USNews最佳大學排名全球前1000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全球前500位。
青島大學化學纖維專業于1958年設立,是我國最早以纖維材料為特色建立的學科之一,從上世紀50年代起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紡織工程類優秀人才,為推動紡織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技術支持和學科支撐。近年來,青島大學在海藻纖維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和產業化發展也不斷取得創新成果,以生物多糖特別是海洋生物多糖纖維研究為代表,2018年獲批建設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未來,青島大學將繼續結合山東省需求和產業布局及自身學科優勢,在纖維新材料領域做出自己的特色,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微信圖片_20200911133901.png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發來視頻賀辭。他說,未來面向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以及我國制造強國和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略需求,化纖行業仍需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實力,加強纖維新材料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實現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為構建全球化纖產業命運共同體提供強大支撐。他由衷地說,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和中國化纖科技大會是全球紡織化纖行業交流合作的品牌盛會,也是世界各國和地區化纖行業科技互學互鑒、共享發展的重要平臺。希望大家珍惜機會,在這一平臺上不斷擦出科技創新火花。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036.jpg

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作“纖維材料的功能化、舒適化和智能化開發”報告,介紹了纖維材料未來的發展重點。功能化纖維材料方面,重點發展抗菌聚酯,重點解決功能組分添加量多、分散性差,功能相高溫加工不穩定、持久力差,功能+高感性纖維成形加工難、制成率低等三大瓶頸問題;舒適化纖維材料方面,重點研究吸濕排汗性纖維,使人體-服裝-環境之間的熱濕傳遞符合評價標準,實現功能性與高感性的統一;智能化纖維材料,重點研究儲能器件,如纖維狀能源器件、碳基纖維、石墨烯纖維、碳納米管等。
朱美芳表示,纖維新材料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基于需求牽引和戰略導向,深化原創研究和變革技術,研發功能性、集成性、智慧性、電活性、響應性纖維,突破功能纖維聚合-紡絲-染整全鏈條的一體化設計,引領全球功能纖維的研發和工程技術水平,為我國從世界化纖生產大國邁向強國提供支撐。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051.jpg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它承載著“十三五”的任務目標結點,連接著“十四五”的挑戰變革發展。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作“科技照亮化纖未來”主旨報告。他結合協會調研問卷回顧了“十三五”行業科技發展的亮點和問題,并展望了“十四五”化纖科技的發展趨勢。他指出,“十三五”以來,我國化纖工業發展最突出的領域是科技進步,功能性纖維制備技術實現飛越,化纖差別化、功能性產品結構更加豐富,應用領域更加廣闊,產品附加值逐步提高;超細旦、阻燃、抗靜電、抗紫外、抗菌、相變儲能、光致變色、原液著色等高效柔性化制備技術進一步優化;前沿纖維新材料技術快速發展,相變儲能粘膠智能纖維、導電滌錦復合智能纖維、導電間位芳綸智能纖維、光致變色再生纖維素纖維、蓄熱聚丙烯腈功能保暖纖維和模擬人體器官用中空纖維等為代表的智能仿生纖維逐漸起步,石墨烯材料在纖維應用領域不斷有新的嘗試;高性能纖維制備技術實現飛越,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和連續玄武巖纖維等產量已突破萬噸。聚苯硫醚纖維、聚四氟乙烯纖維等產品穩步發展,年產量均突破千噸。聚醚醚酮纖維、碳化硅纖維、聚芳酯纖維攻克關鍵技術。我國已成為全球品種覆蓋面最廣的高性能纖維生產國,相當部分品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同時,“十三五”期間,行業競爭加劇,供應鏈管理、品種和品質成為企業間競爭和維系客戶關系的核心因素,煉化一體、龍頭效應、細分為王、機器換人等成為行業發展的熱點。 展望“十四五”,端小平表示,化纖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科技將成行業主導。“塑料微粒”催生綠色科技、從機器換人到智能制造的跨越、從成本競爭到人才和核心優勢競爭的過渡等是化纖科技的重點發展方向,核心科技、智能科技、綠色科技、時尚科技、互聯網科技以及品質科技將共同推進化纖行業的科技進步和高質量發展。

有關專家分析我國科技水平和國際存在差距的原因:一是技術缺乏科學指引,二是科研缺乏工匠精神,三是社會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懷。基于這三個原因,端小平強調,當現在經濟發展慢下來的時候,當行業發展速度慢下來的時候,我們又唯有依賴科技創新,為此我們將會面臨考驗:第一,企業可持續研發和創新能力的考驗;第二,從基礎理論到小試、中試、量產能力貫通的考驗;第三,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轉換能力的考驗;第四,企業家忍耐和學習能力的考驗。只要把科技做好了,中國的化纖事業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忠指出,隨著我國纖維材料產能的急劇擴張,常規纖維品種面臨著同質化嚴重、利潤率低等嚴峻問題,因此研究開發高附加值的功能化纖維材料是實現紡織行業差別化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途徑。
具體來看,主要就是以聚酯纖維為主體,與其他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的功能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功能改性多元化,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功能要由單一向復合、由簡單向多重構筑發展;技術手段多樣化,通過化學共聚、表面改性、物理共混添加等多種技術賦予纖維材料多種功能,推動國內纖維產業轉型升級。
王玉忠指出,未來的纖維材料將是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結構功能一體化;行業發展更多要加強產學研結合,提升技術創新,實現重點品種的產業化生產;更要優化生產工藝,實現綠色制造的“清潔生產”。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130.jpg

一場突如其來并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讓職業安全防護材料得到前有未有關注,也正日益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從全民健康防護,到特殊職業需求及工程作業場所安全防護需求,紡織纖維材料防護品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會上,浙江理工大學陳世昌博士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學教授陳文興作“新材料與新技術在安全防護中的應用”報告。
他主要介紹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負載催化功能抗菌纖維新材料的制備,包括滌綸負載TiO2抗菌除甲醛、滌綸負載CuPc/TiO2抗菌、滌綸負載FePc抗菌等,實驗表明纖維負載酞菁抗菌材料的抗菌效果優異,具有廣泛應用前景;二是聚酯工業絲在安全防護領域的新應用,包括道路防護用聚酯工業絲、柔性纖維防護網、深海系泊纜繩用聚酯工業絲等。未來,材料制備新方法與新技術應用將引領纖維產業的發展,同時跨學科交叉融合、產學研協同創新、滿足不同應用需求等將成為我們面臨的新挑戰。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147.png

疫情無法阻止全球纖維業界分享彼此之間經驗和信息的初衷,會上,歐洲人造纖維協會理事長Frédéric Van Houte,日本化學纖維協會會長日覺昭廣,韓國化學纖維協會會長金國鎮,印度合成纖維工業協會秘書長S.C.Kapur,泰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名譽會長  Mayuree Didpakdeechol,巴基斯坦聚酯短纖制造商集團  Rizwan Afzal Chaudhry,中國臺灣區人造纖維制造工業同業工會理事長蘇百煌等專門錄制視頻為大會送來祝福和支持,表達了由于疫情影響無法參加會議的遺憾,并表示在疫情危機下,雖然整個供應鏈和價值鏈當前正面臨著嚴重的困難與困境,但很多政治活動、社會活動,更不用說經濟活動,正在迅速進入數字化,并轉變為無接觸的在線形式,而這將為化纖行業以及整個價值鏈的合作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新的可能性。他們紛紛表示了對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并期待很快能在線下見面。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213.jpg

歐洲人造纖維協會理事長Frédéric Van Houte介紹了歐洲人造纖維產業的發展。他指出,全球化學纖維的消費量和生產量都在持續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學纖維生產國和出口國。2019年歐洲化學纖維生產量占世界化學纖維生產量的6%,位列第三,而經濟的諸多不確定性、產能過剩、貿易問題、原材料成本、歐盟關于可持續發展的立法等正在影響著歐洲化學纖維產業的發展。但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歐洲化學纖維產業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例如高品質和高質量、專業化和適應性、高效率的企業結構等。此外,歐洲化學纖維行業也注意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生產商在環境、健康和安全以及社會問題等方面均遵循最嚴格的標準,包括不斷提高能源和生產排放清潔水平、越來越多地使用經認證的可再生纖維等。他表示,對于全球化學纖維產業而言,可持續領域將存在很多機會,循環經濟、減少廢棄物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232.jpg

日本化學纖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理事長富吉賢一詳細介紹了日本循環經濟戰略推進及后疫情時代的發展方向。2019年5月提出“塑料資源循環戰略”及“海洋塑料垃圾對策行動計劃”,2019年6月提出G20“大阪藍色海洋愿景”;2020年5月提出“2020循環經濟愿景”,一系列的循環經濟戰略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極具借鑒意義。基于循環經濟戰略,日本化纖協會于2020年5月新設立了“可持續發展工作組”,以全面審視各類可持續發展問題,包括建立“纖維-纖維”回收體系、開發生物基/可生物降解化學纖維、應對微塑料纖維問題等。他表示,循環經濟將仍舊是后疫情時代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化學纖維的可持續發展將有助于促進循環經濟,這是一個全球性的課題,希望世界化纖界的同仁們一起來應對。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252.jpg

歐瑞康化纖板塊CEO Georg Stausberg、歐瑞康中國區總裁王軍以問答的形式,介紹了歐瑞康在疫情期間采取的各項預防措施,以及上半年經營情況。

 

Georg Stausberg介紹,歐瑞康透明度極高、決斷力水平高、行動迅速、始終務實等是成功抗擊疫情的關鍵。多年來,歐瑞康化學纖維系統和設備的銷售主要在中國、印度和土耳其,尤其中國是更重要的市場。上半年,中國主要化纖企業全面復產,產能利用率持續提高,還有新的項目正在交流洽談過程中。

 

針對目前化纖行業與其他紡織機械行業相比較好的原因,Georg Stausberg認為,在新冠病毒爆發之前,中國主要化纖生產企業已經在整合生產鏈,將其生產鏈延伸到了石化領域,從而在更好地控制全球業務的利潤。他介紹到,目前歐瑞康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3年,這是因為企業對石化系統的投資是基于長期戰略考慮。

 

對化纖行業未來的挑戰與機遇,Georg Stausberg認為整個紡織行業都應緊密合作,建立全球循環經濟,回收有利用價值的材料。自動化和數字化過程具有各種創新的可能性,歐瑞康將努力提供此方面的解決方案。歐瑞康承諾將為紡織行業提供“從熔體到紗線、纖維和非織造布”的技術解決方案。目前,歐瑞康正在中國和其他國家開展幾個項目,旨在實現公司“清潔技術、智能工廠”的使命。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311.jpg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新冠疫情給經濟、行業發展帶來一定沖擊。在抗擊疫情中,紡織化纖做出了貢獻,也涌現出了一些新技術、新業態,給行業帶來了一些深刻變化,這些新動向對行業將有什么影響?未來行業應如何發展?在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鄭俊林主持的高端訪談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青島大學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海洋纖維新材料研究院院長夏延致,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盧釗鈞,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良,煙臺泰和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遲海平,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葉興分別從各自領域介紹了自己的看法。

遲海平: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企業銷售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利潤卻有一定增長,一方面得益于生產防疫物資,另一方面是公司整體產品結構調整的結果。泰和新材從氨綸到間位芳綸、對位芳綸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積累了很多基礎材料的技術,也得出了16字心得,即創新引領、平臺支撐、人才保障、成果轉化。 

盧釗鈞:今年疫情讓行業整體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是碳纖維作為朝陽產業的格局沒有改變,特別是當前這個特殊時期,國產碳纖維可能會在國際舞臺上亮相。對碳纖維產業的未來發展,我認為要提升規模化能力,實現碳纖維的質量穩定,同時要強調高強高模,要低成本、高效制備,實現兩條腿走路,助推國產碳纖維走向國際。 

蔣士成:疫情對紡織、化纖有一定影響,總整體而言,我國紡織化纖產業鏈健全,有很強的競爭優勢,隨著復工復產的加快,影響也會進一步減小。今年疫情促進了防護材料的發展,我國化纖企業在這方面有很好的開發,有一定的積累,為中國、世界抗疫做出了貢獻,今后還要繼續加大新型材料的科技研發。另外,疫情也推動了互聯網線上線下行業活動的開展,并取得了突破,今后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會進一步加快行業的創新發展。“十四五”期間,行業要進一步強調高質量發展,繼續推動自動化、智能化發展,繼續研發綠色纖維。 

張國良:近幾年來中復神鷹在碳纖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這是在眾多行業專家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取得的。現在國產碳纖維遠遠趕不上國內需求,未來隨著國產碳纖維技術的進步,其應用將越來越廣。未來,中復神鷹將在兩個方面加大碳纖維的開發,一是成立專門的生產線生產滿足國家對碳纖維產品的需求,二是要在碳纖維規模化上下功夫,擴大規模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升級換代,實現碳纖維的穩定發展。三是推進智能化、自動化生產。四是加大綠色環保生產。 

夏延致:今年疫情促進了健康、醫療、防病毒、環保紡織品的發展,也給行業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機遇,比如小小的口罩中的過濾材料,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生物基纖維是“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發展重點,如今在各方的推動下也取得了很大成績。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綠色消費將成常態化,這將為生物基纖維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 

張葉興:疫情對化纖行業沖擊較大,后疫情時代,我們做了三個方面的挑戰,一是加快企業自身布局,加快產業鏈建設;二是推動企業綠色、智能發展;三是依托國家先進功能性纖維創新中心加快新型纖維研發。當前全球都在強調綠色發展,為此公司從2016年就開始進軍再生循環纖維的研發,但是我們對瓶片的要求比較高,所以現在整個產能不大,未來會繼續強調再生循環纖維的綠色投入。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由東華大學和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牽頭建設,聯合9家領軍企業及院所為股東單位,采用“公司+聯盟”的形式組織建設,覆蓋石化、織造、碳纖維、芳綸、復合材料、高性能纖維等行業的26家單位成立的創新聯盟,旨在實現先進功能纖維技術革命性突破,支撐我國先進功能纖維實現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328.jpg


會議還為2020年“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恒逸基金”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獲得者頒獎;為2019/2020年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綠宇基金”綠色貢獻度獎金鑰匙獎及領軍人物頒獎(獲獎名單附后)。會議還授予中國石化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德福倫化纖有限公司、福建省百川資源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邦泰氨綸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艾科瑞纖維有限公司6家企業頒發綠色纖維標志產品證書和中紡標綠色纖維認證證書。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346.jpg
9月9日,會議專題報告環節,將圍繞技術創新、智能制造、綠色發展、國內外市場雙循環等主題進行交流分享。

微信圖片_20200911134351.jpg

文章出自: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

關閉